VR彩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3年7月6日(星期四)上午10时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副部长吴岩、政策法规司司长邓传淮、综合改革司司长刘自成介绍“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也就是“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19场。请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先生与大家围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个主题进行交流。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先生,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邓传淮先生,教育部综合改革司司长刘自成先生。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好!特别高兴在这里和大家见面。特别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教育的关心、理解、支持和帮助!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有关情况。
我们知道,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重教尚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格局性变化。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为教育强国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党的二十大对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作出明确部署。5月29日,习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为教育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部党组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本质特征、内涵要求、目标路径,启动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结合主题教育,把党中央指示和人民期待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回答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这一时代重大课题。
一是抓好根本任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我们将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深入推进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大思政课”建设工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网络育人能力,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开展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美育浸润计划,实施劳动习惯养成计划、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开展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培养学生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为未来成长成才打牢基础。
二是建强高质量体系。新时代十年,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一个服务14亿多人口,面向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日渐完善。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夯实基础教育基点,扬起高等教育龙头,打造职业教育重要增长极,加快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引导教师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谋划建成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和创新高地。中国教育开放的大门始终敞开。本月28日,第31届世界大会将在四川成都开幕,我们热情欢迎世界各国青年,共赴青春之约,共同成就梦想。
三是聚焦核心功能。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是教育强国的核心功能。当前我国接受高等教育人口达到2.4亿人,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4年,高等教育助力我国劳动力素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高校这些年产出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在原始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作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贡献。我们将全面提升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更好地支撑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启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战略工程,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上先行先试,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优化教育布局和结构上先行先试。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实施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卓越工程师和卓越医师培养等重大项目,聚力攻克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不足这一难题。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集聚力量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快构建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推动建设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构建“一体两翼”格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四是激发动力活力。我们深知,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的过程。我们将发挥政策、制度、机制的驱动与牵引作用,用好教育评价这一“指挥棒”,纵深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把促进教育公平融入教育综合改革各方面各环节,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推动优秀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学校,关心关爱每一名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每年惠及3700多万农村学生,实施地区男女生平均身高比2012年分别增长了4.2厘米和4.1厘米。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覆盖全学段的学生资助体系,不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更好满足群众“上好学”的需要。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升级智慧教育平台体系,建好用好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学资源库,建强国家数字化大数据中心,以教育数字化作为开辟发展新赛道和塑造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为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我先向各位朋友简单介绍到这里,接下来我和我同事非常高兴回答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谢谢大家。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其中最根本的在于人才。请问,教育部对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具体有什么考虑?具体有什么样的举措和布局?谢谢。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这也是当前社会普遍关心、学生和群众普遍关切的重要问题。
习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5月29日,习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强调,“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人才支撑。”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教育部坚持将人才培养规律、教育教学规律与国家发展需求紧密结合,着力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这一重大战略任务。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我们坚持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大思政课”建设工程以及全国青少年读书行动等,我们坚持教育公平和质量,不断完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引导广大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特别是在推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加强基础教育基点的作用中,积极做好工作。
二是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我们通过深入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等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启动实施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战略行动,目前重点依托了77所高水平大学的288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累计吸引3万多名优秀学生投身基础学科,形成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梯队网络”。与此同时,还加大力度在人才培养中开展基础研究,在加强基础研究中推进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能力。
三是服务国家战略,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加强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我们系统性布局建设18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推进产教融合,我们将布局建设一批国家卓越医师学院,培养具有卓越临床能力的好医生和大医生,全面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并分类建设首批12家未来技术学院、50家现代产业学院和一批专业特色学院。
四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强化与实务部门合作,加快涉外法治、国际传播、经济等相关领域人才培养。全面推进中国政法实务、新闻传播、经济、艺术四大讲堂,打造“中国金课”。着力在考古、非遗、涉外法治、国际组织、国际传播等领域培养高素质人才。
五是着力培养更多更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目前,我们已建成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学校每年培养1000万左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术技能人才。我们将一体化设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谢谢。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下一步,教育部如何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请问对近一段时间网上出现的“山河大学”怎么看?谢谢。
很高兴回答这位记者的提问。大家知道,指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为了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龙头作用,今年教育部把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战略工程,作为今年九项重大工程之一推出。
我们的主要目标就是创新。一是要大大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创新能力,二是大大提高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和战略先导力量。
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两个先行先试”。一是要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培养一顶一的拔尖创新人才方面先行先试;二是在提高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的“适配度”上先行先试。
我们的主要路径和方法是“三个有组织”。一是有组织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二是有组织推进科技创新,三是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主导先导产业,有组织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在工作推进中,我们还将坚持“三个融合”。一是深化职普融通,把区域內大学和高职联动起来,培养全链条、各类型的拔尖创新人才;二是深化产教融合,把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作为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三是强化科教融汇,我们将科技前沿成果融入核心课程、核心教材、核心实践等人才培养环节,用高水平科研来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以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我们在综合改革中还强调“三个强化”。一是强化目标导向,主动揭榜国家的重大任务,锚定顶尖水平开展前沿攻关;二是强化问题导向,通过深入调研,聚焦突出问题,“一省一策”“一校一策”推进实施;三是强化效果导向,以落实部省战略合作协议为抓手,共同打造区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通过试验区式的改革,凝练形成创新范式。
在“两个先行先试”中,我们还着力做好“三板”。一是拉长长板,推动试点高校在已经具有国家比较优势的领域持续发力,打造引领发展的新优势;二是补齐短板,聚焦“卡脖子”领域进行集成攻关,推动实现“突围破局”;三是锻造新板,面向未来10—15年的颠覆性技术开展前瞻性研究,在科学源头的原始创新和重大根技术研发方面以及一顶一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抢占未来先机、引领未来发展。
关于刚才记者提问的“山河大学”的问题,我们也关注到了。面对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新阶段的新形势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和新问题,教育部将围绕增强国家竞争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优化高等教育资源的布局结构,支持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人口大省扩大高等教育资源规模,优化类型结构和区域结构。谢谢。
现在中国大学生失业率高达20%,这是否反映了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些缺陷?现在中国的高校正在做怎样的努力,帮助大学生获得就业技能?在哪些领域还可以改进?谢谢。
谢谢华尔街日报的记者。你的问题非常重要,我们也关注到了这个问题,我们今后会就这方面加大努力。下面请邓传淮先生回答提问。
高校毕业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2023届我国高校毕业生1158万人。教育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全力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加快推进就业工作进程。“促进行动”概括起来就是“六个着力”:
一是着力拓展就业岗位。指导各高校有针对性地访企拓岗,挖掘更多岗位,开展万企进校园活动,保持校园招聘热度和毕业生参与度,提升招聘供需的匹配度。
二是着力加快招录进程。配合有关部门加快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等政策性岗位招录。实施“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社区专项”等基层项目。会同卫健部门首次启动“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
三是着力做好政策宣传落实。编发就业创业政策汇编和各地促就业“政策地图”,开展政策解读,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充分知晓并用好政策。
四是着力优化指导服务。加强对尚未落实岗位毕业生的个性化就业指导,抓紧组织各类实习见习活动,帮助毕业生增强就业信心、尽早落实去向。
五是着力做好重点帮扶。指导各地各高校落实“一对一”帮扶责任制,实施“宏志助航计划”就业能力培训项目,为低收入家庭等困难毕业生精准推送3个以上岗位。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正在举办“宏志助航”等专场招聘,欢迎毕业生参加。
六是着力做好离校“不断线”服务。教育系统将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做到三个“不断线”,即岗位推送不断线、就业服务不断线、重点帮扶不断线。与人社部门做好接续,确保未就业毕业生及时享受公共就业服务。
近年来,教育部大力推进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多种方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强化就业状况对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反馈联动,推动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加契合。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教育系统的职责所在,情感所系。当前正值毕业季,我们将努力跑出就业加速度,帮助更多毕业生就业。借此机会,我们也希望广大用人单位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做好人才储备。也诚盼全社会共同努力,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贡献更多力量。谢谢。
这个问题我们这位记者朋友提得很好,我想借此机会补充一下。刚才传淮同志已经作了很好的说明。我想说的是:
第一,今年大学毕业生达到1158万,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个百分点。在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走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人才。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大学生的就业既是个人的,也是社会关注的。习和党中央、国务院对就业工作极其重视。从7月2日的数据看,比同期就业率高出2—3个百分点。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同时,我们看到这一千多万20多岁有知识、有理想的大学生走向社会、走向企业,会为社会发展带来极大的活力,为企业创新、研究带来极大的活力。对于大学生就业,要积极支持、创造条件,使得大学生有工作,特别是兜好底线,对家庭困难和生活中需要帮助的毕业生提供支持。在这方面,中国政府和社会、教育部积极努力,保证为每个有困难的学生提供至少三到五个岗位,以更好地适应和支持他们,我们叫做兜牢底线、激发活力和创造动力,对这些方面我们是坚定不移要支持的。
第二,教育教学和学科设置、结构也要不断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既要保证匹配度,又要适度超前。劳动力市场和大学生的人才供给,要实现有效匹配、又要有效超前,这对高等教育结构、区域教育调整和布局提出了新要求,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要学以成人,还要学以致用,同时社会发展还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第三,现代社会发展中年轻人的就业观念和十年前、五年前相比有很大的变化。我听到有学生讲,他有很多的学业和职业选择,不一定回到家乡,可能到外面闯几年,有的想法家里未必完全支持,他觉得可以选择灵活就业,还有其他的方式,他觉得可以再看看,手里拿到几个offer,再等等。但与此同时,我们更加提倡积极的就业观念,通过实践、通过就业来理解社会、奉献青春、创造价值。我们特别感激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支持,对大学生就业的支持。很多企业看到了人才发展对于企业创新和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培养人才、储备人才,与教育系统同题共答,推动社会更好发展,为人的全面能力提升作出贡献。
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这是党的二十大的明确部署。教育部将如何推动实现这个目标?谢谢。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义务教育关系千家万户,各方面都非常关心。2021年,全国所有的县区均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按照规划目标,到2035年全国绝大多数县域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我们将重点从五个方面推进这项工作。
第一,补齐短板,推进学校建设标准化。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推动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建设、教学仪器装备、学校班额等办学条件达到规定标准,创造良好的教学、文化、生活环境。
第二,抬高底部,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根据人口变化趋势,合理布局城乡学校,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推进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强化以城带乡,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第三,抓住关键,推进师资配置均衡化。有序开展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完善交流轮岗保障与激励机制,比如将到农村学校任教作为申报高级职称的必要条件和选任中小学校长的优先条件,对培养输送优秀骨干教师的学校给予奖励支持。同时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第四,数字赋能,推进资源共享智慧化。建好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构建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数字教育平台体系,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第五,促进公平,推进教育关爱制度化。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和公办民办同步招生政策,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健全资助帮扶制度,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群体的关爱帮扶工作,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
最近,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围绕以上五个重点,进一步健全了政策保障体系。我们将多措并举,推动这些任务落地见效,积极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国家督导评估认定,确保到2035年如期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谢谢。
我们注意到教育部从去年开始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并取得了积极进展,中国国家“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获得了2022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信息化奖。请问下一步将如何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谢谢。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很高兴也愿意回答这个问题。教育数字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今年2月我们主办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大会。在会上我也向世界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就“数字变革和教育未来”谈了中国的思考和实践。在过去十年的基础上,去年教育部全面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通过典型应用、服务至上,为社会提供简洁高效、安全可靠的数字化教育平台,我们提出工作的基本方式是“联结为先、内容为本、合作为要”,用英文说就是ConnectionVR彩票、Content、Cooperation,通过合作来加强中国教育资源的优势聚合,通过国内外加强教育资源的有效合作,来共同推进我们教育数字化、教育现代化,所以这“3C”是我们工作的基本方法。我们期望在过去基础上把中国优质资源、数字资源和我们的智慧有效集成起来,一句形象的话就是“把珍珠串成项链”,放大它的价值,传播它的能量,更好地服务支撑教育的发展。
平台上线一年来VR彩票,大概有两亿多青少年在网上学习VR彩票,特别是对边远山区和农村,可以享受上海、北京、浙江、江苏优质的教育资源。刚才自成司长介绍情况时讲,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我们的确通过这样的方式把过去做不了的事情做好了,得以实现优质资源的均衡。这个平台上线亿次,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教育教学资源库。你刚才谈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中国在教育数字化和现代化的实践中予以了充分肯定,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奖。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在“5·29”重要讲话中,进一步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并强调进一步推进数字教育,为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教育现代化提供有效支撑。
在实践中,我们持续提升相关工作,比如慕课西部行计划,面向西部所有高校提供了19万门以上的慕课和定制化课程,这对西部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强大支持。帮助西部地区开展混合式教学达到446万门次以上,学生参与学习4.95亿次。举个例子,上个月底我们在武汉召开全国教育数字化现场推进会的时候,我们看到清华大学讲电路系统这门课,可以连接北京、武汉、贵州的学校,这门公共基础课,大家可以同上一堂课、同时提问,共同来解答,这在过去是很难实现的。大家常说“孔雀东南飞”,我们在推动服务中西部教育当中,特别是在过去十年和近五年加大力度,中国的教育出现了一个特有的“气候”,就是“孔雀西北飞”。在东部、北京的大学去西部支持当地建设,不仅当校长、做教授,还和科研人员一起在中西部高等教育同努力,形成团队、形成研究力量,服务区域经济和人才发展。同时我们在职业院校当中也有对口帮扶,在这些方面我们还会加大力度来推进教育公平、教育质量的提升。当然也看到了数字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于更好地服务全社会有其重要意义。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建设国家教育数字化大数据中心。使它成为我们提供优质资源服务的重要平台,成为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共享中心、教育公共服务的汇聚中心和数字资源的管理和评估中心。数字化不仅仅是技术,也不仅仅是平台和把资源变成数字,更重要的它会撬动我们的教育改革,真正地服务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教师的教育与教学,服务学校的管理和治理能力提升,也服务在新时代教育现代化当中我们研究能力的提升。
第二,强化大数据赋能教育教学。当前很多人谈人工智能对教育有什么影响,从数字化、智能化开始,没有大数据、没有大模型、没有结合垂直领域的有效应用,对教育提升的全面性和精准性,就需要有新的思考。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要加大力度,强化大数据赋能教育教学VR彩票,更好地推动优质资源均衡,更好地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服务教育能力提升。同时,利用这样一个平台,更好地提升教师能力VR彩票。去年和今年在寒暑假提供教师在网上开展数字化学习,加强教师教育教学的服务和学生的培养。这方面工作中,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今年以来,我们利用数字教育赋能乡村教育试点,更好地组织和配置资源,我们组织4所高校近百名志愿者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面向4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1600多名学生开展数字支教试验。这些方面对青少年的数字素养和技术知识能力以及提高教师教育教学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次试验中,我们通过“信息技术”“艺术”这两个门类共190课时提供数字支持经验和体验。这方面不均衡不协调是存在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了更好的覆盖,能力提升的机会大大提高了,我们会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第三,增强教育有效公共服务能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有一个公共服务平台,不光是学习和提高教师用的,是提供公共服务产品,面向所有学生和社会的,比如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到6月底累计为2023届学生提供招聘专场95场,汇集就业岗位信息1624万条,应届毕业生1158万人提供的岗位1624万条。刚才华尔街日报记者提问我回答了这个问题,对于特殊困难学生,从历年来中央的要求和社会期待,有困难家庭学生的就业率比平常系统的学生高出两到三个百分点。所以有一些学生的就业有难度,我们要支持,有一些学生有灵活思考,我们尊重他的选择,还有一些学生有新的追求和考虑,除了提供学习之外,数字教育平台加强公共服务能力,通过慕课、微课以及虚拟现实等多种方式把过去做不好实验,需要实践动手能力的,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也进一步加强。这是通过数字教育平台提供现代化教育的一种延伸内容,所以不是简单把课本课堂搬到网上,而是还有服务功能,还有新能力的提升。
第四,加强数字教育国际化。我们认为中国是开放的,中国教育建设的资源和教育的能力、教育的模式、教育的方法应该与世界分享,我们也提倡世界共同分享教育的成绩、教育的线索、教育的现代化,为全世界的人民、学生,提供有效的、更好的资源,也是提供我们更好的开放合作和人民交流的重要基础。我们也期望和不断加强中国在数字教育方面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合作。发展数字教育、推进教育数字化,推进教育现代化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也是改革所向,我们在这个方面积累了经验,也发现了新问题,但更发现它对未来教育强国建设是极其重要的,我们会继续努力。同时它也是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的一个重要支撑内容。所以在这些方面我们会更好地面向,比如老年教育,更好地建设开放大学,更好地为全社会提供一个不一定都到学校去的一种学习环境,包括我们开展的青少年阅读行动,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大家随时可学、处处可学、人人可学,数字教育不仅是技术和平台,更是一种公共服务,也是支撑未来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还是未来政策、制度需要研究思考的内容。
大家都知道,一流大学是高校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我们想知道,教育部下一步将如何推进科教融汇,进一步聚集科技创新能力,突破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谢谢。
很高兴回答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一流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也是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在过去一个时期,教育部大力推动科教融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我们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以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为代表的一大批具有重要原创意义的成果。同时我们集聚力量开展科研攻关,打造了以“天鲸号”、“高温气冷堆”为代表的一大批国之重器,为解决国家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支持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我们主要坚持两个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我们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攻关,这一段时间以来,教育部集中各方面力量在组织编制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对高校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了专门部署。
下一步,我们将组织实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工程,加快推进高校有组织科研,大力推进科教融汇,集聚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校作为国家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我们现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国家的急迫需求给予实质性回应,解决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
从去年以来,我们在加强有组织科研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目的就是把高校的科技力量组织起来,解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能力不足的问题。我们围绕着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培育了一批重大的科研项目,集中力量开展科研攻关。我们还将强化项目、平台、团队的一体化建设,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加速平台资源整合,加强关键核心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布局,构建多学科大团队,形成攻关合力。我们还将改革评价制度,加强政策资源保障,建立与有组织科研模式相适应的评价考核机制,特别是以贡献和质量为核心的标志性成果评价机制。同时将人才计划、研究生招生计划等教育科技资源向重要科研任务倾斜。
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我们不仅要吹响“冲锋号”,还要吹响“集结号”。也就是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应用,培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我们将主动与产业、企业对接,把我们科研的前沿阵地建到企业去,把优秀教师、优秀学生派到能看得见硝烟,能够真刀实枪进行实践的“战场”上去,把技术变成产品,把产品变成产业,把高校科研创新的潜力变成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在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打开新局面。我们将实施新一轮的部省战略合作协议,与省市共同深度开展合作,积极回应产业需求,通过组织力提升创新力,更好地融入到区域经济发展中,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
最后我想说,要为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提供高水平的人才支撑,我们要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实战能力。有句话叫做“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炼”,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要通过拔尖创新的实践来实现。我们要紧贴一线实际,引导我们的广大师生走进生产一线,就像我刚才说的,要在看得见硝烟的地方,研究真刀实枪的问题,拿出货真价实的成果。我在这里给大家报告一个消息,今年我们有一个重大突破,教育部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进行战略合作,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关口前移,进一步加大对优秀博士生的支持力度,同时一起开展资助优秀本科生的试点,这是我们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和方式进行的全新探索。我们还将深入实施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战略行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核心要素建设计划,研究建立国家科教融合创新特区,在战略紧缺和新兴交叉领域加快布局,全面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和质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请问教育部今后在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方面还会有哪些举措?谢谢。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2020年9月28日,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作出全面部署。习高度重视教育评价改革,强调要抓好总体方案的落实落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提出新要求,习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强调,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符合我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总体方案印发以来,教育部会同相关方面,打出系列“组合拳”,坚决推进破“五唯”。总的来看,教育评价改革开局良好,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形成了破“五唯”的广泛共识。国家层面配套政策制度体系逐步健全,各地各校涌现出一批好经验好做法,我国教育评价改革在国际上也产生了良好影响。
新时代新征程,教育评价改革进入到深入推进、需要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的关键时期。下一步,将紧扣建设教育强国目标,坚持破立并举、以立为本,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为加快教育强国建设激活力、增动力。具体来说: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加快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二是完善配套政策,建立健全左右衔接、上下贯通的教育评价制度体系,切实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三是突出典型引路,切实发挥基层改革创新的“源头活水”作用,抓好改革试点,加强典型经验的宣传推广。四是强化监督整改,加强对总体方案违规事项的监督监测,对违规单位及时督促整改,做到令行禁止。五是营造良好环境,积极营造平等的用人环境、良好的舆论环境、和谐的家庭环境、诚信的文化环境等,为改革顺利推进提供有利条件。
我关注到近期职业教育领域有一些新改革,比如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产教融合提升行动等,在未来职业教育有没有详细、具体的规划可以介绍。谢谢。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非常明确的要求,提出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这为今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去年年底,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改革意见》,明确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我们把主要任务概括为“一体、两翼、五重点”。
所谓“一体”,就是教育部和有关省份共同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建设新模式。鼓励地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和本地区产业发展需求,一省一策,形成符合地方实际的省情和教情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营造一种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和生态。
所谓“两翼”,一是聚焦区域,以产业园区为基础,整合优质资源要素,推动各类主体深度参与职业学校办学,打造兼具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发展高质量的市域产教融合体,也就是职业教育改革下沉一级,下沉到市域层面进行改革。二是聚焦行业,我们叫做链长企业牵头,整合上下游资源,联合学校、科研机构共同建设一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合育人、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的跨区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所谓“五重点”,在职业教育重点抓好五项工作:一是提升职业学校的关键办学能力,围绕区域重点产业发展,优化专业设置,打造“四个核心”,打造职业教育核心课程、核心教材、核心实践项目、核心师资团队,及时把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引入到教育教学领域,还要发挥数字化赋能作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断地健全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打通校企人员双向流动的渠道,建设“双师型”的,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教师队伍。三是建设产教融合实践中心,要对标产业发展前沿,集中建立一批集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技术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服务学生实习实训,同时为企业员工培训、企业工艺改造、技术研发提供场景。四是拓展学生成长成才通道,进一步加大职普融通力度,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我们把它叫做“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职业教育体系。五是职业教育要创新国际交流合作新机制,“引进来”、“走出去”要统筹起来,一方面把海外、境外的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引进来,同时鼓励中国职业教育“出海”。我们经常说的鲁班工坊、丝路学院等一批项目在“一带一路”国家中具有重要影响力,我们要有组织把这样一批好的项目在“一带一路”部署,力争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教育的标准、教学资源、教学装备项目,更好地服务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同时也为“一带一路”沿线所在国当地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助力“一带一路”国家的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谢谢。
习强调要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还强调要大力推进“留学中国”品牌建设,请问教育部对教育对外开放形势怎么看?有哪些主要考虑?谢谢。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开放合作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对外开放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在一系列国际国内重大场合,宣示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强调“推进教育现代化,要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习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再次就教育对外开放作出了重要部署,为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提供了根本遵循。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教育部积极推进同世界各国间的教育交流合作,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有益进展。我国教育开放总体布局不断优化,开放高地建设有力提速,改革促开放力度持续加大,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不断深化,中外教育合作与人文交流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这里和大家分享几个数据:一是中国与5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二是在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教学,累计学习和使用中文的人数接近2亿;三是超过130万中国留学人员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留学深造,党的十八大以来,留学回国人数占同期出国留学人数的比例超过8成。
当前,教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将按照中央作出的战略部署,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加主动灵活地教育对外开放,为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作出积极贡献。谢谢。
强教必先强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请问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的思路和举措是什么?谢谢。
关于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发展中大家共同关注,也是最基础的问题,请邓传淮司长回答这个问题。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习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十分关心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这些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教育部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升。数量从2012年到2022年,我国专任教师总数从1462.9万人增长到1880.4万人,农村义务教育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教师达到76.01%,以225所师范院校为主体、565所非师范院校共同培养教师,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省市县三级达标,国家授予于漪、卫兴华、高铭暄“人民教育家”荣誉称号,授予张桂梅“七一勋章”荣誉称号,选树李保国、黄大年、张玉滚、陈立群、吴蓉瑾、刘永坦、万步炎等一批教师为“时代楷模”。这些年来,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不断提升,广大教师潜心育人、乐教爱生、甘于奉献,为党和国家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时代越是向前,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愈发显现。为支撑教育强国建设,教育部启动“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战略工程”,主要从六个方面发力: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高位引领与底线管控相结合,建立教师共同价值追求,坚持师德违规“零容忍”,引导广大教师自律自强。二是启动高水平综合大学培养优秀中小学教师的“国优计划”,推动“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代表的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科学类课程教师培养。三是坚持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第一职责,实施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优化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深化实施“优师计划”。四是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强化高层次中小学教师培养,改革“国培计划”,提升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实施教师发展数字化行动。实施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加强高校教师培训。推进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示范创建。五是优化教师管理和资源配置,着力应对人口发展新态势,以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为抓手,推进培养补充、编制、职称、待遇、岗位综合改革。适应小班化、个性化教学需要,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出台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实施国家银龄教师行动和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等人才支教计划。六是加大各级各类教师待遇保障,巩固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成果。完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强化教师住房保障,加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
多次指出、多次讲过,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教育部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决策部署,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建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鼓励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图为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陈文俊邀请记者提问。(栾海军 摄)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至关重要的方面,请问教育部对此有哪些新的认识和新的举措?谢谢。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我们最近在落实习系列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编制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立足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大目标,研究、思考教育的定位和方位,坚持跳出教育看教育。我们要研究思考在经济社会发展大民生中看教育,同时还要从教育自身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科技发展规律来研究思考教育强国的重要内容。在这个大目标、大民生和大规律中思考教育强国,我们始终牢记的一条最基本的内容就是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是教育强国最核心的课题。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教育思想和教育精神一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大家都知道,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学以成人,立德和成人是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精神的重要内容,教育的价值引领功能,始终是高于知识传授和职业能力培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统文化讲“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人师难求”是讲品德品行的重要内容。还谈“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都体现了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教育思想和教育精神所占的极其重要位置。从世界范围来看,重视受教育者的品德和人格养成,也是教育的一个普遍规律。古今中外都把“立德”、品德和人格养成作为重要内容。这是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非常重要的一面。
我们对教育都有一种期待。我们希望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和世界当中,就决定了我们会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新时代中国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最根本的任务,也是教育强国最核心的课题。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培养“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这是时代的召唤,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社会经济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也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一些矛盾,这就要求教育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个最根本任务。我们既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知识,也要教会学生拥有能力、走向社会,能把个人的能力与社会发展融合起来。
同时,我们也要教会学生在面对冲突和问题时如何善于协调和解决,如何与其他同学和社会共同相处,如何与自然环境有机的配合起来。所以我们看到在面对时代变化、面对知识快速增长,特别是面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加速演进的时候,人们对未来有很多期待,对现实和未来发展有很多思考,所以立德树人和教育的任务,是使得学生理解社会、理解自身、理解人与人之间交流。同时在当代社会中不同文化的交流合作,实现包容、理解和发展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当前教育的任务比原来更多了,但是品德和人格养成是教育当中最核心的任务。这也是习反复强调、不断叮嘱的,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的最核心课题。从这个角度来看,教育是国之大计,是党之大计。
一直以来,教育在推动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上不遗余力。今年教育部首次在研究方面、在实践方面设立重大项目和专项行动。刚才吴岩同志讲我们的“9+9”,其中就包括“大思政课”建设工程和“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两项,这是两个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系统实践。在“大思政课”建设中,重点是开好讲好“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这门课,深化“大思政课”分层分类综合改革,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不断优化升级思政课教研系统,实施思政课教师能力提升攻坚行动,实现“大思政课”工作体系、工作能力、工作质量的有效提升。
“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就是重点围绕提升学生思想理论水平、心理健康品质等实施十大专项行动。由于时间关系不一一展开了。我们想建设一批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重大平台和示范基地,打造一批精品项目,引领广大领导干部、教师与学生紧密结合、充分互动,共同分析学生成长、教育发展的规律及在实践当中如何更好地融合。我们要解决好“融合”这篇大课题,把立德树人融入实践当中。教育不仅有理论、有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强调行动。通过知与行的有效融合,真正由外到内地教,实现由内到外的育和学生人格的养成,这是我们最大的目标。
在教育系统当中重点推动这两个工程,但教育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它是一个系统,我们要追求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要实施体质强健计划、美育浸润计划和劳动习惯养成计划,把体美劳在实践过程中与学生的德育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社会、了解实践。比如教育部组织学生参与并真切感受三年抗疫的实践,我们推进医学生面向基层参与“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学生毕业后到大山去感受他的成长环境和未来的发展,把工作内容与实践结合起来。我们组织在脱贫攻坚、扶贫工作中的社会实践,让学生融入社会大课堂,感受实践的变化,感受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感受到自身贡献社会、提高自我能力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希望通过“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地完成育人的重要目标。
刚才邓传淮同志也讲在教育当中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让教师成为受人尊敬的职业。国家在教育优先发展中,不仅资源配置上要优先、政策上要优先,要让尊师重教成为社会风尚,让教师更好地服务育人大课题,把立德树人这个永恒课题答好。我想,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教育的发展,我们对立德树人、品格养成这一关乎人的成长和发展的永恒问题,将不断完善工作、不断提高能力,来共同回答好、解决好学以成人、学以致用的大文章。让我们的教育成为人民满意的教育,让社会更加尊师重教,担负好中国式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谢谢您的提问。
谢谢怀进鹏部长和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再见!
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你们对教育的关心理解支持,我们深受鼓舞,你们对教育未来发展的期待,就是我们重要的动力。谢谢各位。
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介绍“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有关情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3年7月6日(星期四)上午10时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副部长吴岩、政策法规司司长邓传淮、综合改革司司长刘自成介绍“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